疫情下关于线上教学的思考(李国印)
2022年2月14日,本该是孩子们开心返校的日子,一场疫情打破了所有的平静。苏州的中小学师生只能将教学课堂转移到网络平台,实现“停课不停学”。一个月的线上教学后,所有的复课准备工作都已就绪,孩子们来校做核酸,准备开启不一样的上课模式,也就是要随时戴着口罩。然而,受新冠疫情的影响,孩子们只能再次居家学习。
“线上教学”这一概念来自于“online teaching”,也可以被翻译成“在线教学”“在线教育”“网络教学”,主要有直播、录播、直播录播并用这三种模式。其中线上教学的录播模式是指教师的“教”和学生的“学”并不实时进行。教师会提前准备好教学材料,然后会在指定的时间上传至网络,学生可以异步自主学习。教师在发布教学视频后,一般还会采用实时互动工具或非实时互动工具进行答疑,解决学生的问题。而我们科小所采用的便是这种模式,平时组织学生观看教学视频,老师补充讲解,师生互动答疑和布置作业。线上教学前期以引导学生预习课文为主,后期巩固教学,目前是按课时进行授课。
但是将课堂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并非是件易事,因为语言的教学有其特殊性,它既有知识的传授,又要通过操练、活动进行技能训练,语言的教学“甚至有一个‘社会情感学习’、课堂与社会交互以实现社会化的过程”。因此,将线下教学改为线上教学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平移活动。
总体而言,线上教学,最让人头疼的是无法了解学生具体的掌握情况。其次,线上教学在师生交流时存在效果不好现象,往往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和自觉性强的学生交流更多一点,其他学生要么不在线要么没有家长监督。在完成课后任务时,作业的修改问题较大,老师进行批改后还是有同学没有改错。此外,两极分化现象在我们班并不明显,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,但仍有极少数的孩子缺乏辅导,上课效率不高。
开展线上教学以来,学生们对于基础知识,字词的掌握是比较容易的。加上家长的监督辅导,字词学习比较扎实,不过个别易错字掌握还不够好。同时课文中的一些易错点容易被学生忽视。因此线上答疑对于老师和学生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,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答疑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,知道他们的薄弱项,从而调整教学安排;学生可以通过这一渠道反馈自己该阶段不理解的知识点,并在教师的讲解下真正吃透内容,还可以加以巩固。
虽然线上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,但对于孩子们而言,这也不失为一次难得的体验。我们班共有7个小组,平时组长负责监督组员完成课后任务,组员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,查漏补缺。虽然因为疫情孩子们不能见面,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懈怠,线上学习拉近了同学们之间的距离,为宅家学习增添了几分活力。有部分孩子在线上学习这个过程中,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。每天定时定点进行学习,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。
线上教学期间,于我而言最大的进步是动手操作能力的增强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。我在线上答疑时所采用的是钉钉的在线课堂,因为之前很少使用,所以很多流程都不是很清楚。经过此阶段,我逐渐掌握了线上教学平台和通讯设备的使用方法,这让我以充分的准备去应对教学中的各种突发情况。同时我会自己观看教学视频,学习这些老师的教学方式,记录教学重难点。并且广泛阅读其他老师的线上教学经验,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能力也在不断提高。
在此期间,作为教师,我们更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住阵线,期待我们等来的不仅有春暖花开,还有每一位孩子健康开心的笑脸。
用户登录